寒潮漸漸消退,羊城的氣溫已經漸漸回升,寒潮中感冒的小姐姐小哥哥們的感冒咳嗽還沒有好,多數市民表示服藥后發燒等癥狀消失,但是依然咳嗽不止,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,感嘆著“咳嗽讓人心很累!”。
A:感冒久咳當心肺陰虛
四十五歲的黃女士正是隨這股冷空氣的“受害者”之一,上兩周黃女士深夜接機外地來的朋友,開車門的瞬間,沒有帶圍巾和帽子的她馬上感覺寒風順著衣領鉆入體內,讓人寒戰不停。由于停車場離接機的航站樓還有幾百米,她只好硬著頭條頂著寒風走去接人,這一來一回都難受不堪。凌晨回到家后鉆進被窩還一直感覺全身發冷。第二天就病倒了,又是發燒又是咳嗽。打針吃藥后感冒癥狀很快消失了,但是依然咳嗽不停,期間換了多種止咳藥感覺都不好使,午后、晚上咳得尤其厲害,人憔悴了不少。醫生告訴她,她是久咳傷肺陰,應養陰潤肺。
像黃女士一樣久咳傷肺陰的情況并不罕見,中醫理論中認為,“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”,咳嗽會隨著病情的變化而變化,呈現不同的癥狀。另外老人本身肺臟虛弱,容易肺陰不足而導致陰虛咳嗽,如果此時不慎因外感咳嗽,又治療不當,久咳傷陰致肺陰虛咳嗽。其癥狀多表現為干咳無痰、久咳、五心煩熱,伴有氣短乏力、神疲倦怠等癥狀。另外,陰虛咳嗽多病勢緩而病程長,午后、黃昏或夜間咳嗽加重。治療肺陰虛咳嗽以養陰滋陰,清肺止咳為主。
B:小知識:麥冬能緩解肺陰虛久咳
中醫認為,麥冬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,歸胃、肺、心經,有養陰潤肺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煩的功效,用于肺燥干咳、陰虛癆嗽、喉痹咽痛、津傷口渴、內熱消渴、心煩失眠、腸燥便秘等癥配沙參、川貝可治肺陰虛干咳。如果出現肺陰虛癥狀,可用麥冬搭配煲湯煲粥,以食療緩解。
■麥冬養陰清肺食療推薦:
麥冬粥:用麥冬20~30克,煎湯取汁,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半熟,加入麥門冬汁和冰糖適量同煮,粥稠便可食用。
用藥方面,專家建議使用潘高壽養陰清肺合劑,其源于清代古方“養陰清肺湯”,專治陰虛咳嗽。方中多采用具有養陰清肺的中藥材,如地黃、玄參、麥冬、白芍、川貝母,搭配丹皮、薄荷、甘草,使全方具有養陰潤燥,清肺利咽的功效。
C:辨證治咳用對藥能藥到病除
雖然市面上賣的止咳中成藥包裝上標有“止咳化痰”、“鎮咳平喘”等功能,止咳快。但從中醫角度來看,咳嗽不止分寒、熱,還分痰、燥、表、里,看似復雜,白云山潘高壽總結簡單易懂的“輕問診”,通過有痰無痰、咳嗽時間初步分辨咳嗽的類型。
D:常見咳嗽大致分為四類
咳嗽一年四季均可發生,具有季節特點。一般來講,秋季燥咳多發,冬春季寒咳多發。不同原因引發的咳嗽,需根據辨證結果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,否則達不到治療效果,甚至適得其反,貽誤病情。常見咳嗽大致分為以下四類:
■【風寒咳嗽】
常見癥狀:痰稀白,咳嗽聲重,常伴有鼻塞、流清涕、噴嚏不斷等癥狀。
發病原因:氣溫驟變,或機體抵御能力不足,風寒邪氣侵襲,引起風寒咳嗽。
治療方法:疏風散寒,宣肺止咳。
用藥推薦:常用中藥杏蘇止咳口服液、半夏糖漿、蘇黃膠囊等。
■【風熱咳嗽】
常見癥狀:痰黏黃,咳而不爽,常伴有口渴咽痛、發熱、鼻流黃濁涕等癥狀。
發病原因:外感風熱之邪氣,或過食辛辣煎炸、肥膩之品,導致胃腸積熱,內熱循經上傳于肺,加之外感風邪,引起風熱咳嗽。
治療方法:清熱化痰止咳。
用藥推薦:常用中藥有蛇膽川貝液、治咳川貝枇杷露、克咳片等。
■【風燥咳嗽】
常見癥狀:干咳無痰,或有痰不易咯出,常伴有咽癢、唇鼻干燥、大便秘結等癥狀。
發病原因:因感受風燥邪氣,或感受風熱,化燥傷陰,肺臟津液被灼,引起風燥咳嗽。
治療方法:潤燥止咳。
用藥推薦:常用中藥蜜煉川貝枇杷膏、蛇膽川貝枇杷膏等。
■【肺陰虛咳嗽】
常見癥狀:干咳無痰、久咳,常伴有口干咽燥、五心煩熱,伴有氣短乏力、神疲倦怠等癥狀。另外,陰虛咳嗽多病勢緩而病程長,午后、黃昏或夜間咳嗽加重。
發病原因:肺陰不足,或因外感咳嗽治療不當,久咳傷陰致成肺陰虛咳嗽。
治療原則:養陰滋陰,清肺止咳。
用藥推薦:常用中藥有養陰清肺合劑、養陰清肺膏等。
知多D
預防咳嗽小知識
預防冬季咳嗽,日常生活上,要注意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勤消毒曬衣被,預防細菌病毒滋生,避免接觸過敏源,飲食上,要清淡,少吃葷腥、油膩、辛辣的食物;不宜過多吃涼性的食物,戒煙酒。